挖掘资源特色 努力做大品牌 贵州多地打造富民茶产业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挖掘资源特色 努力做大品牌 贵州多地打造富民茶产业

近年来,贵州毕节、余庆、正安、普定等市县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面积不断增加;在源头和加工上,“干净茶”理念深入人心;在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路径上,逐步将更多的茶园纳入“欧标茶”范畴。通过不断培育壮大区域公用品牌,当地茶知名度显著提升,茶产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成为贵州实现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余庆推进茶叶基地建设

十年来,余庆县茶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实现了茶产业全链条培育、裂变式发展、泉涌式增长,2021年茶产量7100吨,产值达6.5亿元。

近几年,余庆县以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抓手,全面推进全县茶叶基地建设,2019年完成新建茶园3.94万亩;2020年完成新建茶园5.1万亩;力争2025年茶叶种植面积达30万亩。截至2021年,茶园面积21.3万亩。

目前余庆县共有茶叶加工企业83家,专业合作社72家,规模型加工企业4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县级龙头企业19家。余庆县茶叶年加工能力达2.5万余吨。茶产量与产值也迎来稳步增长:2020年产量6637吨,产值5.78亿元;2021年产量7100吨,产值6.5亿元。

通过持续多年对茶叶质量安全和品质提升严格管控,余庆茶叶“欧标”检测合格率达94.8%。余庆茶叶品牌建设蒸蒸日上。余庆现有“余庆苦丁茶”1个公用品牌;“飞龙湖白茶”“仙竹”“御之茗白茶”等20余个企业商标品牌。在2022年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余庆苦丁茶”品牌价值为5.05亿元。

余庆县还以茶旅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茶产业转型发展,活化消费市场。余庆县先后打造了松烟二龙、花山隔山门、构皮滩柏果山、关兴狮山茶海等茶旅融合示范点,积极推动茶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仅松烟二龙骑游乡村茶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每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以上,引领茶区农户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余庆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6.38万人,其中种植从业人员6.27万人,茶叶加工从业人员0.11万人;2021年茶叶种植人均收入0.57万元,加工人均收入5.6万元。茶产业已成为余庆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支柱产业和脱贫增收的富民产业,绿水青山不断变成了“金山银山”。

“正安白茶”引领发展

正安县始终将以“正安白茶”为主的茶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富民产业。十年间,正安县通过政府推动、基地拉动、大户带动、农户主动、效益驱动等发展模式,有效推动正安茶产业基地建设、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市场开拓、质量安全等方面全面提升。2021年正安全县茶叶产量7500吨,产值13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68%和622%。

正安县委、县政府抢抓省、市茶产业发展机遇,立足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选择走以“正安白茶”为引领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正安茶产业。目前正安县已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31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8万亩。茶产业已覆盖了正安20个镇(乡、街道)138个行政村,带动农户5.5万户20万余人,其中已脱贫人口5万余人,带领茶农人均因茶增收3500元以上。

近年来,正安县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大学茶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及时编制印发了正安白茶移栽、管理、采摘等系列生产技术标准,进一步完善正安白茶标准体系。

围绕茶叶种植、基地管护、茶青采摘、生产加工等各个关键环节,全面压实茶叶干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一镇一人”茶叶发展包保责任制,推动干部深入一线开展标准体系宣传和技术指导,同时每年邀请省市专家到正安进行现场授课,进一步加大正安白茶标准体系宣传实施力度。全县累计开展茶叶生产技术培训100余场次,培训茶农和企业3万余人。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全县累计完成茶园绿色认证0.5万亩,有机认证1.8万亩,雨林联盟认证1.85万亩,SC认证26家。

正安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品牌立县”原则,凭借“正安白茶”的独特品质,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正安白茶”品牌价值由2012年的1.06亿元提升至2022年的14.21亿元。

普定扶持壮大企业

十年来,普定县委、县政府围绕抓龙头、建基地、强化服务功能,拓宽投融资渠道,扶持壮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正在不断落实,通过引导和扶持,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集中度水平得到发展,企业运作带动农户参与并最终成为受益者的格局基本形成。

截至目前,普定全县茶园面积9.7万亩,茶园“三品一标”基地达到4.74495万亩;茶叶企业5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3家,15家通过SC认证。2021年底,全县茶叶产量4300吨,产值6.8亿元。

2012年以前,普定全县茶叶没有统一品牌,普定全县坚持发展“朵贝”茶一个品牌,开发朵贝绿茶、朵贝红茶、朵贝白茶等系列产品,严格生产标准,切实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以“生态茶、健康茶、养身茶”为名片,大力宣传推广“朵贝”茶品牌,通过举办茶文化节、产品展销等活动,促进茶消费,助推茶经济发展。

普定在继续维护好原有市场渠道的基础上,抓好春茶和夏秋茶的衔接过渡,及时调整茶产品,稳定春茶生产,增加一叶二芽以上夏秋茶的产量,以夏秋茶作为突破口,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坚持线上线下联动,多渠道拓展销售市场。

发展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涉茶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在有茶叶企业入驻的区域,每亩年均增收1000元左右,发展茶产业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毕节紧抓茶产业结构调整

毕节市茶产业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快发展。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3.734万公顷,其中投产茶园2.8007万公顷,全年茶叶产量1.607万吨、产值42.02亿元,全市涉茶农民30.4416万人,5年累计帮助15.87万人脱贫。

与此同时,毕节市茶产业基地渐成规模,建成以金沙县为中心的“中国贡茶”生产基地,以七星关区为中心的“中国古树茶”生产基地,以威宁自治县为中心的“乌撒烤茶”生产基地,规模化茶园面积89个,共1.10万公顷。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现有茶叶生产企业10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茶叶机械生产企业1家,建成清洁化生产线32条;茶叶专业合作社236个。

毕节市委、市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近年来,全市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1万余人,引导各地加强高标准茶园基地建设0.462万公顷、专用茶园基地0.142万公顷、白叶一号优良品种种植0.4247万公顷、茶树专用肥0.761万公顷、机采茶园0.44万公顷;指导茶企严格按照干净、无污染的要求认真开展茶园绿色防控。

通过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七星关、金沙、纳雍等县区农业农村局承担的《毕节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实施,实现了古茶树资源挂牌保护,建立茶树资源圃1.3公顷、46个品种,古茶树母村园6.7公顷。

经营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创新经营模式。织金县板桥镇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直接带动108户贫困户临时用工6000余人次、增加年收入100万余元,提供固定就业岗位50余个、增加年收入150余万元。百里杜鹃依托5A级旅游景区品牌效应,从2017年开始大力推进高山生态茶基地建设。全区仅2021年共带动农户1.2万余户4.3万余人,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

(袁国凤 综合整理)

详见《中国食品报》(2022年10月27日07版)

来源:中国食品报新w,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